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服装甩卖存在提高定价再打折或找代工做仿品现象
啥是“原价”,物价局说,是指本次降价前七日内有记录的最低成交价
新年、春节、情人节,节节打折;返券、抽奖、低折扣,花光再走。每到节日前夕,商场促销的短信能把手机撑爆,不仅节日,节日前一个月商场就开始摩拳擦掌,推出什么“节前热”、“老客回馈”等活动。 节日除了是商家的“赚钱日”,也是不少购物达人的“狂欢日”:早就看上的那双鞋该打折了吧?上次那件漂亮的红大衣估计便宜了吧?可是,打折促销商品就真的划算吗?来看看背后都有些什么秘密吧!
故事:原价一会儿700多 一会儿900多
刚刚上班拿工资的小薇最爱的事,就是周末或者节日商场做活动时流连于各大商场,“淘”自己喜欢又便宜的衣服鞋子,“工资不高,只能等打折的时候买,经济实惠。” 刚入秋,她想买双单鞋,试好了一双裸色的及踝靴,服务员告诉她原价728元,打6折之后436元,她感觉有点贵,犹豫了一下没有下手,“朋友说国庆节吧,反正不急着穿,到时还能便宜点。”
其间她又来看了几次,国庆节到了,果然在另外一家商场看到同一品牌挂出了5折的优惠,“虽然只是一折之差,可是便宜点心里还是舒服。可是服务员告诉我这双鞋打完折475元,当时我就蒙了,咋越打折越贵啊,可服务员非说我记错了,原价一直是900多元,可我都看了好几遍了。” 不止鞋子,前一阵她和同事到一家商场买羽绒服,导购展示了同事身上试穿羽绒服的吊牌价998元,问及能不能打折,导购表示,“不能打折,但是衣服其实已经便宜了,前一阵吊牌价还是1300多元呢,因为气温迟迟不降,销量不好,公司刚调整了价格,相当于打了7.5折。” 两人呆住了,“这吊牌价还可以随便改动呢,我们买了衣服吊牌丢了可是不给退换的。那要是他们先把吊牌价格改高,再打折卖给我们,那不是一点没优惠嘛!”
逢年过节的打折有猫儿腻,小薇发现换季清仓也一样:她在一家商场看中一件毛衣,花了180元买了下来,当换季的时候再去光顾,结果发现该商品依旧在列并标注着打5折,而价格是358元,5折下来的价格只比自己买的少了一元钱。
揭秘:换季打折优惠,其中可能混有贴标货品
女孩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看中一件美美的大衣,可价格高得让人望而生畏,“不如等换季再买吧,可以省好几百。” 郑州市民陆女士就是这样,看中了某品牌的一件羊毛大衣,原价1800多元,嫌贵没有买,到了换季时5折处理,她高兴坏了,可是仔细检查了一下,她发现大衣的很多细节还有面料手感和正价销售时不一样,“难道是商场以次充好?”
一位做了多年服装代理生意的林先生说在换季清仓时,确实会有一些商家把一些贴标生产的货品混在正品里卖,“一是清仓时销量较大,库存较大,二是有些不规矩的代理商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会把其中某些畅销款找当地加工厂照样代做,配上吊牌当正品卖,就是5折利润也很可观。” 在郑州郑上路上经营服装厂的鲁女士告诉厂子里偶尔也会为品牌服装做代工,“对方拿来样品,我们照做,以裤子来说,高档些的100元左右可以搞定,最贵的料子也不超过150元,但是商场的价格要加上设计、宣传、退货率等费用,自然价值不菲。”
林先生说,这样代工的衣服其实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品牌服装是一部分,网店做得更多,“订单—服装厂加工—吊牌、包装袋—销售。” 一家专门制作服装吊牌、包装袋的公司,一位穆姓负责人表示,只要有样品,他们可以仿制出来所有品牌的吊牌和包装袋,衣服上的布标也可以做,“量大的话一套吊牌四五毛钱,一个包装袋2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