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品牌单店销售首现负增长
“一些名店的奢侈品价格的确太贵了,我偶尔逛逛,但只会看好款式去香港买。”服装商人陈先生说。
一位奢侈品资深经营者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明显感到奢侈品消费增长乏力。“一方面,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价差比较大,从国内上分流了不少消费者前往海外购买。另一方面,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内经济环境导致的消费疲软也开始逐渐在高端消费品上显现出来。”
记者了解到,在上月底广州友谊全场五折的大促销中,奢侈品的消费也未见明显拉动。有知情人士更透露,广州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单店销售今年甚至罕有地出现同比负增长。
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需求减弱
近日,多家奢侈品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均显示其在华销售增速明显下滑。有机构甚至判断,30%左右的中国富豪将缩减购买奢侈品的开支。
日前普拉达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比其12个月来的高点降低了25%。英国时装品牌巴宝莉集团发布财报称,该公司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主)销售增速从上年同期的67%跌至16%,下跌超五成。此外,路易·威登和蒂芙尼等品牌,近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不单是奢侈品的箱包、服装,连珠宝、手表行业也出现了需求减弱的迹象。瑞士历峰集团旗下钟表和珠宝品牌卡地亚CEO福纳斯日前透露,中国对卡地亚高端手表的需求正在减缓。
在香港上市的周大福7月11日晚间也发布财报称,截至6月份的最新一个财季,其收入增幅仅为16%;利润率较高的珠宝镶嵌首饰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由3月底的27%降至22%。中国最大名表零售商亨得利控股有限公司近日也透露,最近几个月以来,国内对高端手表的需求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
相关报道:中国奢侈品泡沫破裂?
中国不再是奢侈品避风港?
“目前奢侈品在中国的增长乏力还是受到全球性经济下滑的影响。”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原先中国是个避风港,但是中国持续两年多的调控政策,已让从房地产到包括零售业的上下游都受到了影响。
对于消费前景,黄文杰认为,由于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态势还不明朗,可能对消费信心的负面影响较大。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则表示,相关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高端人群表示今年会收缩对奢侈品的购买预算,三分之一表示持观望态度,仅余下三分之一表示会继续此前的预算计划或增加。
黄文杰指出,国家目前对金融逐步放宽,如果没有进一步实质性的严控政策出台,预计随着房地产的逐步回暖,零售业也会逐步触底反弹。在这种大势之下,奢侈品在高端市场的回暖速度可能会更快。他认为,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仍看好中国市场总量。
福州奢侈品销量较去年明显下降 万元以上产品难卖
英国时装品牌博柏利集团(BurberryGroupPLC)日前发布财报称,该公司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主)销售增速从上年同期的67%跌至16%。同时,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家奢侈品品牌表示,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都出现增速下滑趋势。昨日,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Cartier、LV、OMEGA等多家奢侈品品牌销量同比去年明显下降,而下降的款式主要在上万元以上产品。
上万元以上的产品比较难卖
昨日,大洋百货冠亚店Cartier销售员告诉记者,今年每月的销量比起去年有明显下降。各款式手表都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东百商场浪琴专柜销售员张女士也有类似的感受。“今年以来,专柜每月的销量在50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每月的销量都有60万、70万元。”
“今年万元以上的包比较难卖”。大洋百货冠亚店LV专柜销售员称,在去年仅周末两天,7000元、8000元的手提包至少能卖5个,万元以上款式两天售3个基本没问题。今年到现在,6000元左右的低端款式反而是周末最畅销的产品。“万元以上款式一周能卖出1个已经很好了。”
与LV情况类似的还有东百群升店GUCCI专柜,该店销售员透露,一些老顾客,去年只要有新款的鞋子,价位6000元以上的,基本只要试试就能买。“但今年情况变了,老顾客到店内通常只是看看货,试穿好几次还是没有购买,甚至有些顾客还连续几周逛后都没买新款。”
经济信号抑制富裕阶层消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陈少晖认为,奢侈品销量下降与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力下降7.5%,同时国家也通过各种途径释放一种经济下降情况的信号,导致不少富裕阶层的群体从消费和投资上都有紧缩心理,从而抑制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趋向。
陈少晖说,“原来经济情况好的时候,这一群体总是往高处看,消费没有压力,甚至认为购买奢侈品还是一种投资。现在国家给出这样紧缩的信号,部分商人即使有钱,也会不禁自觉控制‘出钱’。”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刘教授认为,不少商人在谈生意的时候都以奢侈品为话题,然后将生意慢慢带进。甚至,不少商人以自己谈生意时的穿着来缓和紧张或者尴尬场面。这一因素是拉升奢侈品销量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欧洲经济情况不好,多少也影响到中国,一些企业也面临危机,这样也相应地控制了奢侈品的购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