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2012设计师易主 大牌换帅的秘密

来源:一财责任编辑:LADYMAX时间:2012年11月22日 10:34

 

  当然,换帅的还有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和巴尔曼(Balmain),但原因令人唏嘘。两年前,麦昆在伦敦家中自缢身亡,品牌不得不选择了莎拉-伯顿继任。虽然莎拉与英国凯特王妃交好,并利用王室效应炒热了品牌一把,但自始至终,没人认为她拥有堪与鬼才麦昆媲美的天才设计能力。而与法国品牌巴尔曼合作了五年的设计师克里斯托弗-狄卡宁(Christophe Decarnin),因为抑郁症和过分害羞被迫出局,年轻的巴尔曼女装设计师Olivier Rousteing迅速填补了同伴的空缺。

 

  时装界的换帅游戏玩得太快,我们不禁要问:设计师和品牌的关系到底如何?设计师的声望是否凌驾在品牌之上?人们是冲着品牌还是设计师来购物?说到底,是品牌还是设计师说了算?

 

  设计师拯救品牌的例子举不胜数。2009年2月,隐退3年之久的英国设计师菲比-菲罗宣布复出,出任Celine创意总监,结果是,这几年的Celine相当受宠,每一季发布后都是发疯似的追捧,品牌也随之风光起来。

 

  但Givenchy就没有这么好运。1995年,创始人Hubert de Givenchy退休,此后的10年中,Givenchy更换了包括麦昆在内的三位设计总监,直到2004年里卡多-提西(Riccardo Tisci)成为品牌的第4代设计师后,Givenchy才凭借着优雅和哥特的混搭重新崛起。

 

  时装界从不相信感恩和念旧这码事。在Dior待了14年的约翰-加里亚诺,几乎成了品牌的代名词,但Dior说改聘就改聘。表面上,约翰-加里亚诺的“反犹言论”被认为影响了品牌的公众形象,“但事实上,约翰为Dior设计的衣服叫好却不叫座,很美却难穿,才是真正原因。”一位业内人解释。

 

  安东尼奥-玛哈斯(Antonio Marras)更“冤”。2003年受邀担任Kenzo第三任创意总监以来,玛哈斯一直保持着“业绩突出”的状态,却仍然难逃被炒的命运。LVMH集团时装部的主席Pierre-Yves Roussel解释:“玛哈斯非常尊重品牌的传统,但是现在Kenzo需要一些更有活力的元素,能展现一个新的时代。”

 

  最能说明品牌和设计师关系的个案当属汤姆-福特(Tom Ford)。2003年11月5日,古驰集团宣布,GUCCI设计总监汤姆-福特约满离任。彼时,汤姆-福特刚好就任10年,并将一个被人遗忘濒临破产的老牌脱胎换骨成市值20亿美元的时尚王国。就连卡尔-拉格菲尔德都惋惜道:“GUCCI错了,像汤姆-福特这种设计才华与商业头脑兼备的人才已寥寥无几,他是无法被取代的。”汤姆-福特的被抛弃,据说是因为在与品牌争取“管理自主权”时,遭到了拒绝。

 

  如今重新回顾这场时尚界的大地震,更加证实了“没有谁,地球一样转”的公理——GUCCI的销售额仍然扶摇直上。而拉夫-西蒙的最新作品——Christian Dior 2012秋冬高级定制系列大受好评,被时尚媒体赞到头晕。另一边,约翰-加里亚诺正在积极约谈LVMH,找寻自己的第二个春天。过不了多久,他和Dior的联系将不再密切。

 

  看样子,品牌在与设计师的对峙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理由很简单,当一个品牌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系列,涉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走高级时装路线同时兼顾大众化形象,并强调销售总额时,创意总监的作用已经被淡化。许多大品牌,包括Ralph Lauren的产品都出自庞大的设计师班底,而不是设计师本人,这已经不是秘密。

 

  品牌希望通过设计师焕发新姿,而设计师则希望更自主地发挥创意,长久难免龃龉。设计师被赋予明星光环,但越来越发现,那不过是品牌营销的烟幕弹。在一个庞大的产业王国里,再具艺术家气质的设计师,也不过是生产链条下一个随时可以替换的螺丝钉。


更多业界人事变动   服装设计师   的资讯